| 
                
                   
                    |  |   
                    |  |  | 中心刊物 |   
                    |  |  |  | 
           
            |  | PROINNO计划简介 |  | 
           
            |  |  | PRO INNO(Program for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ve compentence,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促进计划)是德国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提 |  | 
           
            |  | 高创新竞争力的计划,旨在通过对中小企业科研开发项目的资助,使得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大学的科研人员可以了解到自己专业之外的新技术的运用、新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方式,并可在此交流实际经验,并提高德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效率。 
 |  | 
           
            |  |  |  | 
           
            |  |  | 其具体目标为: |  | 
           
            |  |  | ● | 为增强中小企业在创新和未来技术方面的创新力和竞争能力,也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予以持久资助; |  | 
           
            |  |  | ● | 激励企业,使其能够更加致力于以市场为本的研究和开发; |  | 
           
            |  |  | ● | 尽量减少与研究和开发相关的技术和经济上的风险; |  | 
           
            |  |  | ● | 推动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高质量的研发协作,明确合作关系、开展创新合作及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 |  | 
           
            |  |  |  |  | 
           
            |  |  | PRO INNO计划是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BMWI)授权德国工业研究联合会(AIF)组织实施,并同时给予资助的计划项目。AIF为 |  | 
           
            |  | PRO INNO计划的委托管理单位。 |  | 
           
            |  |  |  |  | 
           
            |  |  | PRO INNO的具体支持对象为开发创新性产品、流程或技术性劳务,在技术领域,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合作形式等方面没有特定的条 |  | 
           
            |  | 框限制,企业拥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该计划共有三种范围的项目:合作项目,起步项目,人员交流。 |  | 
           
            |  |  |  |  | 
           
            |  |  | 作项目系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开展的共同研究开发项目。对于企业委托给科研开发机构的研究开发项目,当企 |  | 
           
            |  | 业承担了符合资助条件的项目总费用的25~50%时,也可作为本研究开发项目来对待。合作项目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种为企业间的合作项目(KU);第二种为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项目(KF);第三种为有研发合同的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项(KA)。 |  | 
           
            |  |  |  |  |  | 
           
            |  |  | 起步项目是指企业第一次开展或至少在最近一次研究开发项目结束5年后重新开始的自主科研开发活动以及随后的新产品、新工艺 |  | 
           
            |  | 的市场导入创新计划。 |  | 
           
            |  |  |  | 
           
            |  |  | 人员交流是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科研院所与科研院所之间开展的研究开发人员短期工作交流。 |  | 
           
            |  |  |  | 
           
            |  |  | 对于合作项目和起步项目,资助的情况(方式、范围、额度与期限)是 |  | 
           
            |  |  | ● | 人员一次性补贴(9000~13000马克) |  | 
           
            |  |  | ● | 研究费用 |  | 
           
            |  |  | ● | 培训费 |  | 
           
            |  |  | ● | 委托给科研机构或其他企业的合同费 |  | 
           
            |  |  | ● | 企业委托给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费用 |  | 
           
            |  |  | ● | 为推广科研成果而开展的市场导入项目费用 |  | 
           
            |  |  |  |  |  | 
           
            |  |  | 对于合作项目和起步项目来说,资助比例分别为 |  | 
           
            |  |  | ● | 如果项目申请者为企业,则资助上限为项目经费的35%(东部为45%) |  | 
           
            |  |  | ● | 如果项目申请者系科研机构,则项目经费支出的60%~70%可作为计算资助的基数 |  | 
           
            |  |  | ● | 如果科研机构以合同承担者的身份参与合作项目,则资助额可占到企业项目支出的45% |  | 
           
            |  |  |  |  |  | 
           
            |  |  | 对于人员交流,资助的情况是: |  | 
           
            |  |  | ● | 对于从企业派出的人员:实付工资(以工资税卡为准) |  | 
           
            |  |  | ● | 对于企业接收的人员:实付报酬。 |  | 
           
            |  |  |  |  | 
           
            |  |  | 所有人员资助每人受助期限:最短3个月,最长24个月(全时工作时间至少50%)。 |  | 
           
            |  |  |  |  |  | 
           
            |  |  | 每个企业最多可申请两个项目,即一个起步项目和一个合作项目,或者两个合作项目。同时,企业受资助项目的支出总额不超过30 |  | 
           
            |  | 万欧元,其中西部地区净资助上限约为12万欧元(东部地区约14万欧元);科研开发机构净资助额上限约为13万欧元,对于研究开发人员交流项目,每个企业可获得的资助上限约为13万欧元。另外,所有的项目资助经费不要求偿还。 |  | 
           
            |  |  |  |  |  | 
           
            |  |  | PRO INNO项目具体申请程序为: |  | 
           
            |  |  | (1)中小企业向项目委托管理单位AIF索取免费的申请表格或软件; |  | 
           
            |  |  | (2)中小企业根据PRO INNO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  | 
           
            |  |  | (3)项目委托管理单位AIF组织审查并提出资助建议; |  | 
           
            |  |  | (4)德国经济技术部作出是否最终资助的决定。 |  | 
           
            |  |  |  | 
           
            |  |  | 通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促进计划(PRO INNO)的实施,德国中小企业的活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技术合作项目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与 |  | 
           
            |  | 企业之间,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力地保证了研发机构的技术开发,以及其技术向中小企业的转移。降低了企业进行产品、技术、以及服务创新的成本,提高的企业进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进行高水平创新活动,提高了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丰富了企业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的经验。 |  | 
           
            |  |  |  | 
           
            |  |  | PRO INNO是在一个成熟的创新体系下的一个具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项目。其主要的成功之处在于: |  | 
          
            |  |  | 第一,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  | 
           
            |  |  | 第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德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 |  | 
           
            |  |  | 第三,包括政府部门、工商协会、中小企业联合会等半官方服务体系的有效社会服务是成功的基础。 |  | 
           
            |  |  | 第四,规范的职业培训是提高中小企业能力的保障。 |  | 
           
            |  |  |  |